守护信仰

  发布时间:2015-01-05 09:51:51


    最近,中国司法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2014年12月10日,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的去世,引发哀思与追念;二是内蒙古高院正式宣布已被执行死刑的呼格吉勒图无罪。这两个事件都获得了媒体的大力宣传,聚集了社会民众的关注焦点。两个事件、两条人命,为即将结束的2014年中国司法蒙上了一层阴影,邹碧华同志的死让中国司法改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少人一个伟大的战士,呼格吉勒图被宣布无罪让中国司法史当中又多了一缕冤魂。两个事件、两条人命,也为中国司法的未来增添了希望,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关注,不正说明人们对中国司法并未麻木,对中国司法的期待还在,中国司法正一步步前行,尽管这是以生命为代价。

    “法官当如邹碧华”,媒体上数百篇文章报道追忆,网上数十万人发帖缅怀,媒体称之为“邹碧华现象”。我不禁疑惑,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优秀法官倒在工作岗位上,为什么独独邹碧华同志的去世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在呼格吉勒图案之前,早有赵作海、佘祥林等一系列冤家错案,为什么呼格吉勒图案还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媒体、社会群众对此类事件关注“热度”持续高温?细细思索,也许我们可以在两个事件的主要关注群体中找到答案。邹碧华同志生活在体制内,关注邹碧华同志去世的群体当中,绝大多数也是司法体制之内的人,他们对邹碧华同志去世的关注,正凸显出其对现行司法体制的不满,他们迫切希望打破冲破现行体制的桎梏,而邹碧华同志恰恰是一位推动司法改革的斗士。呼格吉勒图生活在体制外,而关注呼格吉勒图案的群体中,绝大多数也是司法体制外的普通群众,他们一直对中国司法感到失望,又对中国司法的未来满怀希望,他们希望司法能切切实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呼格吉勒图案恰恰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司法的未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司法改革,迫切需要像邹碧华同志这种敢于背着“黑锅”推动司法改革,用生命点亮法治之路的人。邹碧华同志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奋斗终身的法律事业,留下了未尽的司法改革事业。但是,“邹碧华现象”的产生不正说明还有无数仁人志士在关注着中国的司法改革事业,接过司法改革的接力棒奋勇前行。

    “迟来的正义总比没有正义好”。呼格吉勒图在弱冠年华含冤而死,时隔18年终获沉冤昭雪,大快人心。但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呼格吉勒图期待的正义迟到了18年。如果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能够成真的话,现在的他又将作何感想。有人说,“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但是对于每一个冤假错案的受害者来说,对于对正义充满了期待的普通民众来说,也许迟来的正义总比没有正义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让人们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真心地希望人民群众感受到的公平正义不再迟到。

     邹碧华,呼格吉勒图,一个在天南,一个在地北,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他们生前没有任何交集,就算还活着,将来也许也不会有任何交集。但是,他们的生命却因中国司法而紧密联系在一起。邹碧华带着遗憾死了,他死在司法改革未尽的工作岗位上;呼格吉勒图含着泪水死了,他的死推动了中国司法的前行。我们为邹碧华的死感到惋惜,因为他对中国司法的付出;我们对呼格吉勒图的死感到痛心,因为他是中国司法进步的牺牲品。逝者已逝,我辈只有守护心中最初的那份对法律的信仰,方不负邹碧华之志,亦不负呼格吉勒图之泪。

第1页  共1页

责任编辑:邓志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