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08-11-18 16:38: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并逐渐向小康迈进。党的十七大为此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看到的是,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建设的道路上尚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首先,我国市场仍是由资本、劳动力占主导地位,技术进步没有成为经济的推动力,75%左右靠的是能源、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其次,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得到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的贫困人口,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再次,为追求经济指标的片面增长,一些人不惜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盲目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要。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单纯的经济发展,不是小康,只有经济、环境、人口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小康。在这方面,浙江省的发展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地区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经过艰苦创业,崛起为全国的经济强省,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学习其好的做法。

    坚持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生向高科技产业转变,增大对科技投入,努力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统筹发展城乡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认真抓好文化建设。结合当前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经济政策,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坚持育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注重培养高科技人才。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医疗、失业等社会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全民福利水平,创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现状的福利机制,政府应充分汲取资源进行再分配、培育社会体系,实行监督等重要职能,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实现较大程度的就业率。

    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严密、科学的环境统计、监测、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指标纳入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整治环境污染,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

第1页  共1页

责任编辑:黄小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