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生活中,良好的心态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心态就是我们做人处世是否自信乐观,是否把人和事情向好的方面想,如果对人、对事不自信乐观,而是悲观消极、存在偏见,那么一件客观条件很好、很容易办成的事情,也可能因为心态不好而向不好的方向转化,因为心态不好使你心中存在着阴影,抑制了你把事情做好的激情。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蕴涵养丰富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精神的纲领性文献,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指导,这是毋庸质疑的。但理论再好,也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进而用理论去指导行动;如果我们学习不到位,或者理解错误,或者行动中不用好的理论去指导,再好的理论也没有什么用处。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有良好的认识,自信乐观的面对我们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明白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有心理准备,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好的心态用行动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如果我们总是想着现实生活工作中还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没有好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奉献社会。那么,再好的报告、再好的精神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也没什么作用。
在生活工作中,心态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心情,心情好坏又能对生活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人民法官,掌握着人类社会道德的最后一道防护线,是公平正义的主要促进者。如果我们法官没有养成良好的心态,司法审判活动过程中,对诉讼当事人总是想着在其身上得到什么好处,或者对诉讼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热情,爱理不理;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认为案件审理好坏与自己无关,判好判坏一个样。我敢说,这样的法官就不可能把案件审理好,真正的化解社会矛盾,也永远成不了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因为对诉讼当事人没有好的心态,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当事人着想,也就做不到公平正义,谈不上为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这样的法官面前就成了一句空话。对审理案件没有好的心态,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业余时间也不可能刻苦钻研法律专业知识,根不上法律更新的进度,就不可能依法办案。法官没有加强自身素质的愿望,人民法院加强人民法官素质建设就不可能切实得到落实,所以说法官要养成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对我们做人也极其重要,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每天总会碰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自己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这就要求我们去沟通好各方面关系。良好的心态,使我们面对一切事物都自信、乐观、热情。有了良好的心态我们就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也能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用好的心态去感染他人的心态,搞好各方面关系,与他人一起共同做好所面对的事情。如果我们碰到事物没有好的心态,总是悲观消极,不能相信自己能做好事情,能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缺乏与他人沟通,回避,消极面对,那么我们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办好事情,做一个有人缘、有品位的人。
养成良好的心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去端正态度,去很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了自己是谁,我们才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生活工作中用行动养成好的习惯。做每一件事都自信乐观,对每一个人都主动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宠辱不惊,面对成功微笑,面对挫折微笑。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