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小人书

  发布时间:2011-02-14 09:38:02


    这段时间在网上为初习写作的女儿,一气淘了十余本儿童书,有《父与子》《草原上的小木屋》《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书刚寄来,自个倒立刻被书中精美的插画和充满童真童趣与幻想的故事给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地翻阅,有如在童话王国里漫游,本无语言的动植物,无生气的物件,一个个都被赋予了灵魂与生动,与自己或嬉戏、或交谈、或一起逃学,或一同探险。一只只梦想翅膀的挥动中,一次次曲折、离奇的经历中,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激起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

    走进这无邪纯真的童话世界,让孩童时的小人书又重回自己的记忆了。小时开始读小人书是四、五岁时,那时,我和姐姐们在爸爸的带领下,一同把拣来的牙膏皮,家里杀鸡留下的鸡筋皮,每个一、二分钱卖给废品收购站,然后去新华书店买每本一毛多钱的小人书。所以慢慢家里也就攒下了不少的小人书:《铁道游击队》、《鸡毛信》、《杨门女将》、《三毛流浪记》、《白蛇传》……也因此认识了那个长着三根毛到处流浪的小孩、挂帅出征的穆桂英、修炼成仙的白蛇白素贞、大闹东海的哪吒……虽然只能简单地欣赏书中的情节,只能用“好人”与“坏人”来评价书中的人物,但已然在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粒粒幻想的种子。后来,我们姐妹几个渐渐长大了,那些小人书也就都尘封于箱了,待我参加工作时,妈妈觉得那些小人书闲置在家可惜了,便全都将它们捐给了她从教的那所小学,我想它们现在已然在那些乡村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吧!

    后来,我到了县城,开始认识了七、八十年代人熟悉的流动小书摊:靠着小街边,摆几个门板式的薄薄的书架,在上下一行行的柜格中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小人书,旁边再放着十余把简陋的小竹椅或小板凳。有时坐满大小孩子乃至成人,没位置的便蹲于一旁,不怕脏的干脆就坐在地上。几个小脑袋扎堆在一块,埋头瞪目,心迷而神往地看书,就成了那时街边最常见的风景。小时每次路过时,总会眨巴眨巴地望着它,它对我的诱惑就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的宝藏,我总想有“芝麻开门!芝麻开门!……”这样的咒语将它打开。但现实是租看一本薄的小人书2分钱,稍微厚一些的要3分钱,再精装一点的厚的要5分钱,一口买卖,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要换书还得掏钱。

    小时家中挺拮据,我们姐妹几个是没零花钱的,靠睁大了双眼四处寻找那些玻璃、纸壳,废旧物品远远满足不了自己对这宝藏的挖掘。还好当时有一个要好的小玩伴,家中比较富裕,口袋里时不时会有些小零花钱,因此我便经常同她一起去小书摊看书。先是不忙着付钱的,要仔细将书摊看个遍,才在选了又选中,挑上一本既便宜又好看的书。待付了钱,两人便乐滋滋地,有小板凳就坐小板凳,没就坐在地上,反正一定得是紧挨着书摊的小角落。一本2分钱的小人书,是经不起几下翻阅的,因此不一会儿我们便开始偷偷地瞄着那个看书的老头了,待他不注意,就着角落的优越地理位置,迅速将手中的书换上书架上的书,就这样在一次次地偷换书中,2分钱能看上一个上午或下午,待到得吃饭或日落西山时,两人才心满意足乐颠颠地回家去。

    如今,孩子的书愈来愈多了,也愈来愈精美了,价廉物美黑白色调的小人书早已成为过去的风景,但心灵深处的某一隅,是留给小人书的。那是岁月的一种馈赠,也是生活的一种见证,我不能将其忘却。小人书,宛若泊在岁月源头的一枚枚红叶,在生命中一路飘流而下,最终成为承载自己孩童梦想与欢乐的小纸船。

第1页  共1页

责任编辑:刘四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