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

  发布时间:2017-03-21 09:36:16


“孔法官,你好,我又来了!”“哟!是老匡啊,快请坐”,我一边忙着招呼,心里一边犯着嘀咕:“怎么又来了!不会是又来交材料吧?”果然不出所料,老匡又打开了他的皮包,从里面又拿出了一摞A4纸,“哎呀!老匡啊,怎么又交材料来了,你的案子不是判决完了吗?”“不是的,不是的,我这不是什么材料,这是一封感谢信!”老匡不好意思地连忙说道。拿着这叠厚厚的感谢信,想着办这起案件的种种艰辛,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说起这个老匡,也是个当地的名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从泰和移民到吉水白沙镇赤岸村委会沙滩村小组落户成家,没几年,这个“外地佬”就当上了这个村小组的会计、主任、书记。沙滩村小组有史以来村民来源就非常复杂,除了土生土长的村民外,还有上海下放知青、外省外县移民,这些人落户后,为解决生计,村小组都分别分给了山林、水田和旱地,后因政策原因,陆续又有人离开沙滩村小组,而这些山、田、地,有的是交还给集体,有的则私人给了他人,还的甚至租给别的村小组的村民使用,管理十分混乱,山林之间、水田旱地之间界址都不是十分清楚,经常会引起纠纷,而老匡也是因为这个与村小组起了纠纷,双方多次找到镇政府、县政府要求解决,老匡也写了无数信访件,而村小组也最终将他告上法庭。

分到这个案子时,老匡就多次找到我,将他以前所写的各种材料,不管跟案子是否有关,每来一次就交一份,他所交的这些材料累起来比我的案卷还要高,那时的我刚刚怀孕,为了能够更清晰了解引起纠纷的旱地面积、位置及界址情况,我乘车近一个小时,颠沛流离、吐得稀里花拉,再走了近二十分钟田间小道,找到这四块旱地,做了现场勘察笔录,了解基本情况后,又找到原、被告双方分别做工作。为了这个案子,我曾多次找到镇政府,与镇、村两级干部研究调解方案,争取在庭前将此案调解。后来,案件又出现新的情况,原告申请追加第三人,称诉争旱地已租给第三人,然而却遭到第三人否认,为查清事实,我又召集本案所有当事人,在镇、村两级干部见证下,再次进行现场勘察,对双方争议的事实进行确认。在庭审时,由于一位证人说的一个新的情况,我们在第一次庭审结束后再次来到沙滩村小组,又一次对证人的证人证言进行现场确认,制作了本案的第三份现场勘察笔录。随后进行了本案的第二次庭审,此时的我已经是大腹便便了,连法官制服都已经穿不下了。庭审结束后,经过合议庭的慎重合议,最终驳回了村小组的诉讼请求。

案子结束了,我也开始休了产假,后来听说村小组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之后我又调离了原先的工作岗位,就对这个案子连同我办理的其他案件一样在脑海里封存起来了。直到老匡这次来,告诉我中院最终维持了原判,并交来这封感谢信,他在信中对我们的工作大加赞扬,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想起一年多前办理这个案件的各种艰辛,我不由感慨良多,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让每一个当事人在司法活动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那么当事人就能真正理解我们的工作,就能对我们的工作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我想这才是这封沉甸甸的感谢信的真正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吉法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