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十条》谈能动司法 ——观电影《第二十条》有感

  发布时间:2024-04-02 16:47:38


    张艺谋导演以法律为题材的电影《第二十条》上映以来得到诸多关注与讨论,是春节档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刑法第二十条的关键词为“正当防卫”也是一个多次出现在新闻事件中引发争议的热词。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的司法思考、司法讨论是真实的、深刻的,也是珍贵的。我将从机械司法、能动司法、司法能力这三个角度谈一谈我对这部电影的感悟。

    影片由一条主线与两条副线组成,主线是康村村民王永强反杀村霸一案,副线分别是中学生韩雨辰反对校园霸凌事件和公共汽车驾驶员张贵生打伤车上性骚扰者一案。影片通过这三条关于“防卫”的故事线从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即“正当防卫”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个案处理与类案治理、法律与社会等关系展开讨论。

    一、机械司法是片面就法论法

    机械司法即拘泥于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忽视法律规则的原理以及天理、人情。机械司法从形式上上看是专业的、中立的,但过于“理性”的司法也会削弱法律适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影片中最直接体现这一点的是检察官韩明向被判处故意伤害罪的张贵生逐帧分析其在车上打伤性骚扰者的视频,从几秒到几秒是见义勇为,此后几秒到几秒变成互殴,再几秒间成立故意伤害。这种片段式的适法逻辑看似精准谨慎,实质却是分裂的,过于“谨慎”处理在居于上帝视角的观众看来一开始就不公正,暴露了适法过程中连贯性逻辑的缺失。这种所谓形式理性的司法是保守的法律思维、割裂的法律逻辑、不全面的事实认定和固步自封的适法路径。

    二、能动司法是指向实质的公平正义

    影片的主题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什么是能动司法?能动司法是法律人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是影片中检察官吕玲玲较真地“找到那把刀”的执念,检察官韩明对“司法惯例”的参照但不僵化遵从。是司法实践中法官们秉公正、守民心,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民生案”。能动司法是“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的相统一。就如影片中检察官韩明所言,“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法律扎根于社会之中,凝练于真实的人类社会生活。近年来“于欢案”、“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这些当事人涉及的案件结果都因刑法第二十条发生改变,于欢从无期徒刑被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于海明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赵宇被确认为见义勇为。司法机关依法履职,一次次“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准确适用,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定,又符合道德标准,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弘扬美德善行。

    三、做实能动司法的前提是提升司法能力

    能动司法是通过法治途径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也对司法人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国家法官学院2024年春季开学典礼暨人民法院大讲堂第一讲就指出,全国法院干警要着力提升五项司法能力:过硬政治能力、公正司法能力、能动履职能力、审判管理能力、狠抓落实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要做实能动司法,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厚植为人民司法的情怀。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的感受融入到司法办案中。二是要积极主动开展司法活动。司法人员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审判执行工作,还要多加强社区干部、村干部、调解组织沟通联络,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主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三是要让法律引导成为社会风尚。能动司法是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争议性问题,发挥裁判价值的引领作用,从而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吉法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