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网站的江湖

发布时间:2012-07-19 09:11:40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89家打着“反腐”、“维权”旗号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网站被国信办查处,提起这些网站,国信办网络新闻协调局的工作人员就觉得头痛

  近些年来,中国民间反腐网站“风生水起”。但所谓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中国民间反腐网站也概莫能外。一些网站以“维权”、“反腐”等名义,进行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的现象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先后关闭了89家此类网站。但相关部门关闭一家,就会有新的一家冒出来,呈现出“野火烧不尽”的顽强生命力。

  在这些网站风生水起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国反腐败任务的艰巨,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时代面临的管理难题。那么,这些网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他们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又是怎样进入国信办的视线,最终被关闭的呢?国信办在关闭这些网站的过程中又会遭遇哪些难题?带着种种疑问,法治周末记者深入调查采访,试图描绘出中国民间反腐网站的江湖图景。

  但既是江湖,又岂能轻易描画?

那些披着反腐外衣行骗的网站

  以反腐名义诈骗

  洪五生异常愤怒,电话里,他滔滔不绝地向法治周末记者控诉“骗子郑克宣”的骗人行径。

  洪五生是珠海市某商贸公司总经理。2011年年初,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中国法治》珠海工作站站长郑克宣,在郑克宣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中国法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会”。

  这样的名号让洪五生心生敬佩,饭桌上觥筹交错间,郑克宣提出可以帮洪五生办一个中国法治的调研证。

  洪五生从饭店门口走出来,看到白底红字的“中国法治新闻采访”牌子赫然摆在郑克宣的车前,有了这个车牌,郑克宣说他可以轻松进入任何单位。

  这个通行证显然更加确定了郑克宣的身份。一来二去的交往,加上郑克宣对自己身份的炫耀,洪五生决定去他的办公室一探究竟。

  珠海市拱北富绅花园惠福楼12-131,郑克宣的办公室,也是他口中的《中国法治》珠海办事处。

  稀疏的办公桌,零散的几个工作人员,看到略微简陋的环境,洪五生心生怀疑。一旁的郑克宣连忙解释道,珠海办事处刚刚成立,他们正准备向市政府申请新的办公地点。

  于是,在交了身份证复印件,大专毕业证复印件,3张1寸红底照片,最重要的,是准备30000元的证件费之后,2012年3月2日,洪五生拿到了那张证件编号为4412030228的调研证。

  拿到证件之后,偶然的机会,洪五生得知郑克宣在2006年因贩卖假发票被劳教过,这不禁让他对这个网站和这张调研证产生了怀疑。

  通过一系列调查以及向司法部求证,洪五生终于知道自己受骗了。核实了中国法治网的非法身份后,洪五生向珠海市拱北派出所报了案。

  2012年6月1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信办”)依法关闭了“中国预防腐败网”、“中国预防腐败调查研究中心”等47家招摇撞骗,打着“维权”、“反腐”等旗号进行敲诈勒索违法活动的网站。

  郑克宣的中国法治网正在其中。

  国信办网络新闻协调局提供给法治周末记者的一份司法部函件显示:近日,我部陆续接到湖南、广东等地群众举报,有“中国法治网”(网址:www.中国法治.net),冒充司法部主管网站,在社会上召集闲散人员,成立地方新闻记者站,以颁发记者证、新闻采访报道、举办培训班为名,到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招摇撞骗“敲诈勒索”,收取高额费用……我部与“中国法治网”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其进行的一切活动均与我部无关。

  7月5日,在国信办关闭“中国法治网”半个月后,法治周末记者以办调研证的理由联系到郑克宣。此时,该网站的域名由www.中国法治.net摇身变为www.中国法治网.net。

  记者向郑克宣询问中国法治调研证的办理问题,郑克宣仍旧宣称《中国法治》是司法部下属机关,自己的身份是《中国法治》广东工作站副站长兼珠海工作站站长,而对于网站一度被关闭的问题,郑克宣闭口不提。

  按照郑克宣提供的网址,记者终于打开了“中国法治网”的主页,只不过,和洪五生提供的材料不同,现在的“中国法治网”已经悄悄摘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的招牌。

  尽管如此,当记者询问办理调研证的流程时,郑克宣还是坚称7月15日要把调研证的材料统一报批到司法部,同时催促记者抓紧把钱和资料准备好。

  记者通过“中国法治网”主页发现,目前该网站的调研员人数已达284人,除了广东省,该网站还正在筹建湖南调研部。

  日前,法治周末记者由珠海市拱北派出所获知,该派出所已于7月9日晚逮捕了郑克宣,但具体涉嫌罪名,是否与上述事项有关,尚未得到证实。

  反腐网站风生水起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一些致力于民间反腐的网站开始出现。尤其是2011年6月,受印度一家名叫“我行贿了”反腐网站的启迪,中国网民纷纷推出克隆网站,“我贿赂了”、“我行贿了”和“我行贿啦”。

  “我行贿了”网站创办人回忆,网站创立之初每天的点击量在四五万人次,网站开通后发帖量超过1000篇,在不到一天时间内注册会员就超过了8000人。

  此后,民间反腐网站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以及点击率,各种此类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人,鱼龙混杂,行侠仗义者有之,烧杀掳掠、鸡鸣狗盗者亦有之。反腐网站的江湖也不例外。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89家打着“反腐”、“维权”旗号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网站被国信办查处,提起这些网站,国信办网络新闻协调局的工作人员就觉得头痛。

  “从今年3月开始,一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查处行动,共关闭89家违法违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假冒国家机关名义,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该工作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2012年6月16日,一位网名为“党三卷”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说:“中国反腐败调查中心,你们是怎样工作的?对于网民反映的腐败案件,你们为什么不回信、不调查、不处理?你们这样工作,能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吗?”

  令这位网友没有想到的是,他已经不幸地成为诈骗网站的受害者。他所提到的“中国反腐败调查中心”因从事违法活动已被依法关闭。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关闭的47家网站大都是假冒国家机关或公益组织名义,以“反腐”、“维权”、“监督”为名招摇撞骗、敲诈勒索,如“中国反腐败网”、“全国网络反腐中心”、“中国反腐败调查中心”、“中国预防腐败网”、“预防腐败通讯网”、“维权防骗网”、“中国民声网”、“中华新闻监督网”等。

  还有的以承包记者站、培训会员或记者为名,以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价格叫卖假记者站站牌和假记者证,如“中国行政司法监督调查网”、“中国廉政法制网”等。

  据介绍,这些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网站或以刊载负面新闻要挟,向有关单位索取所谓“赞助费”、“广告费”或“会员费”;或假冒国家机关网站,实施敲诈、诈骗等违法行为,甚至派专人到北京等地“拉生意”,骗取钱财;部分网站还结成“经营同盟”,相互勾结,对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实施敲诈,情节恶劣,危害严重。

  而一些带有“中国”、“国家”、“预防腐败”等字样的非法网站,疑似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干扰了这些部门的正常工作。

  6月21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为此特别郑重声明称,国家预防腐败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唯一官方网站的网址为www.nbcp.gov.cn。国家预防腐败局在各地没有设立任何分支或派驻机构,没有招聘工作人员、颁发工作证件。

  对于互联网上出现一些带有“中国”、“国家”、“预防腐败”等字样的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在声明中强调,这些网站及相关机构与国家预防腐败局没有任何关系。

  声明还强调,对于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以“国家预防腐败局”名义进行活动或发布信息的,“我们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有很多网站,趁着民间反腐网风生水起这个机会浑水摸鱼。”著名反腐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教授林

  她表示,这些反腐网站创办者中不乏仇官、仇富之人,如果搞得不好就容易变味,就有了攻击性。

  据了解,创办反腐网站之人,一种是自己曾经是维权者,而另一种则是记者。中国舆论监督网的李新德就属于前者。1998年他的弟弟遭遇一场官司之后,李新德认识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之后,他开通了个人网站――中国舆论监督网。从此,个人网站成为他新的舆论监督阵地。

  “只要是揭露腐败,公众都容易产生信任感和欣慰感,认为这些网站伸张了社会正义,道出了民众的心声,容易对网站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失去辨析力。所以,公众反腐心理的期待是违规网站蒙蔽公众心理的动因。”成都理工大学廉政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肖云忠认为。

  小团伙“潜伏”在江苏

  国信办给法治周末记者提供了本次关闭的47家违法违规网站的名单。

  从其中一份25家违法违规网站的名单中可以看出,除了湖南热线和江西热线在香港注册之外,其他23家网站的服务器所在地都在江苏省。

  从域名上看,这23家网站涉及黑龙江、辽宁、安徽、河北、山东、上海、北京、广州等14个省市,但其备案信息,除了“北京热线”和“北京都市”在北京备案,“上海信息港”在浙江备案之外,其他20家网站都在江苏备案,仔细查看,备案号只有3个。其中苏ICP备12028489号对应着12家网站,这12家网站涉及地域横跨南北8个省市。

  再从IP地址上看,这23家网站的IP地址一共只有3个,也就是说,23家网站共用3个IP地址。

  从名单提供的联系方式看,这25家网站也只有9个联系人。其中9家网站标注的法律顾问为同一人,一位名叫杨河的律师。

  有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若干个域名,23家网站共用3个IP地址,很可能意味着这些网站只有三个团体在做。

  国信办网络新闻协调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受利益驱动,一个人甚至能办几十个网站,申请很多域名,关了这个,就开另一个,很难一网打尽。

  从已查实的情况看,这些违规网站普遍的特点是冒用国家机关和公益组织名义,包括声称是中纪委、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司法部等中央部门主办,有的网站还以制作假图片的方式,假称与中央领导同志或老同志有关系。

  据介绍,这些网站大多数未经备案或是虚假备案,有的把服务器放在境外,以“反腐”、“维权”、“监督”为名,或以刊载负面新闻相要挟,向单位、企业或个人索取所谓“赞助费”、“广告费”或“会员费”等,实施敲诈、诈骗。

  而这47家网站的名单,也是国信办经过调查之后才一一确定。

  国信办工作人员介绍,有部委或单位在接到受骗群众举报,经调查后会向国信办发函,而国信办经过核实这些资料,会协调有关部门关闭这些网站的服务器。

  新华社就曾经深受这些网站的“骚扰”。

  在一份致函国信办的文件中,新华社表示,国信办的先期工作效果很好,但仍然有8家网站还在冒用参考消息报社的名义在发布消息。

  为了维护参考消息报社的合法权益,保证新闻发布的报道安全,新华社恳请国信办根据我国互联网相关法规,勒令这8家网站停止非法转载、发布《参考消息》电子版的行为,并要求百度、谷歌、搜狗等互联网搜索引擎删除这8家非法网站的网址收录。

  目前,国信办已经关闭了其中的7家网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还有一家网址为www.fwceo.com的“参考之家”还未能删除,原因就是服务器一直换,域名一直跳转,关闭难度很大。

  该工作人员坦言,现在线下处理成为打击难点,封掉网站,可是做网站的那些人并没有打掉,他们随时可能重组团队东山再起。

  违规网站屡打不死的难题让国信办很是无奈。

  该工作人员表示,国信办正着手准备联合公安机关、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打击这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进行敲诈勒索的网站。

  现有反腐网站作用有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腐败问题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民主,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减损了国民福利。腐败问题很严重而且难以量化,但值得欣慰的是腐败日渐受到网络时代公共舆论的关注。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通过舆论监督揭发贪污腐败现象的诸多例子呈现出一种新的反腐败模式:网络曝光→网民议论→媒体报道→形成舆论→启动调查→惩处贪官。

  随着网络反腐的发展,近来对一些事件的披露都是最先发端于网络,后由传统媒体报道,引发热议。

  虽然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值得肯定,但是近来越来越多违法网站的出现,让公众和学者对此类网站充满了担忧。

  面对“内忧外患”,民间反腐网站路在何方?

  林

  林

  其次,不排除一些网站为牟利而通过反腐外衣博取点击率,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成为诋毁他人的工具,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实名上网、实名举报是终极办法。

  林

  林

  然而,对于反腐网站的作用,林

  “它们虽然可以属于网络反腐和群众监督的形式,但是目前民间反腐网站良莠不齐,如果不加强管理,这些网站实际上的作用非常有限。”林

  如果能纳入法治轨道,经过登记、检查、考评、专家指导,最好和纪检部门联合,这样就可以帮助纪检部门提供案件线索,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认为虽然人们一直在关注反腐,但这种网站更多的还是利用打击腐败这个噱头赚取群众的眼球,哗众取宠。”林

第1页  共1页

 
 

 

关闭窗口